当前位置: 天下车行网 > 热点

暖心助餐,双塘“幸福食堂”让老年人生活更有滋味!

新华网    2025-10-28 18:51   阅读量:5692   

一粥一饭,皆是生活;一菜一汤,尽显温情。

每天中午十点,南京市秦淮区双塘街道玉带园社区的银发助餐点便逐渐热闹起来。饭菜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,老人们三五成群,有说有笑地走进窗明几净的餐厅。他们排队打饭、围桌用餐,聊聊家常,分享趣事,这里已成为社区最温暖的“人气打卡地”。

然而,就在数月之前,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,还只是一处闲置多年、结构老旧、令人头疼的“硬骨头”。

“吃饭难”成心头事,老人生活遇困境

玉带园社区地处老城南,是典型的老旧小区,基础设施薄弱,养老服务资源匮乏。一个沉甸甸的数据摆在面前:社区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35%,且“高龄化、空巢化、失能化”趋势叠加。

“一个人做饭,做多了吃不完,做少了不值当,天天都为吃饭发愁。”82岁的独居老人王奶奶道出了许多同龄人的心声。对于他们而言,“吃饭”这件年轻人眼中的寻常事,却成了日常生活中最迫切、最揪心的“头等难题”。

“做饭难”:高龄、独居老人体力不支,一顿饭从采买到清洗再到烹饪,流程烦琐,力不从心;失能、半失能老人基本丧失自理能力;低保及经济困难老人则受限于条件,难以保证营养。

“出行难”:社区周边缺乏平价、卫生且符合老年人口味的餐饮店,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,外出就餐之路漫长而艰难。

“服务缺”:社区自身场地狭小,历史形成的空间局限,让专业的养老服务一直难以落地。

在前期深入调研中,通过上门走访、集中座谈,“老人助餐”成为居民反映最集中、最强烈的呼声。解决老人的“一碗饭”问题,刻不容缓。

攻坚克难“啃硬骨”,闲置空间焕新生

决心已下,但首要难题就是“场地从哪来”。面对“无地可用”的困局,玉带园社区没有退缩。他们联合民生工作站单位老城南集团,果断将“建设社区为老助餐服务阵地”确定为需要高位协调的“社区第一书记项目”。

在挂包区领导、街道党工委的鼎力支持下,社区协同民生工作站,与产权关系复杂的某公司展开了多轮细致沟通。一次次专题会议,一次次耐心协商,最终,产权方被为民办实事的诚意打动,将位于社区内的一处约130平方米的闲置用房腾挪出来,专用于助餐点建设。

场地解决了,但房屋年久失修、结构分割细碎、存在安全隐患。老城南集团随即发挥资源优势,邀请专业施工团队,会同产权单位进行联合勘察与安全鉴定。在确保改造基础稳固后,社区又引入专业适老化设计机构,反复优化方案。

多方努力下,共筹集资金33万余元,专项用于房屋消险加固、全面适老化改造及功能布局优化。短短几个月,昔日破旧老屋实现了精彩“蝶变”,一个集安全、舒适、多功能于一体的为老服务综合体雏形初现。

专业运营暖人心,舌尖养老有保障

硬件建好了,如何确保服务专业且可持续?社区经过精心遴选,引入经验丰富的“增一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”负责日常运营。

食堂提供的餐食价格亲民、营养均衡、软烂适口,深受老人喜爱。更暖心的是,针对低保、高龄、失能等特殊群体,社区实施了差异化的餐费补贴政策,切实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,确保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,让“暖心饭”能惠及每一位有需要的老人。

对于行动不便的高龄、失能老人,助餐点还提供了贴心的上门送餐服务,真正解决了他们就餐的“最后一米”难题。

小食堂大舞台,幸福港湾暖意浓

如今的玉带园社区助餐点,自2025年7月底试运营,8月13日正式开业以来,已逐渐成了社区老人们的“精神家园”。饭后,老人们在精心规划的活动区休闲、下棋、聊天。社区更依托“玉熠生辉”党建服务品牌,将健康义诊、反诈宣传、节日主题活动、手工兴趣班等各类便民服务常态化嵌入其中,这里已成为集就餐、照料、社交、娱乐、宣教于一体的社区“幸福港湾”。

它成为了社区的“凝聚核心”。助餐点的运营,吸引了部分低龄健康老人作为志愿者参与服务,形成了“以老助老、互助养老”的良性循环。这个小小的公共服务节点,极大地促进了邻里互动,增进了社区认同,成为了提升社区治理效能、营造和谐友爱氛围的新支点。

一顿家常饭,温暖老人心;一个暖心工程,凝聚社区情。玉带园社区以“啃硬骨头”的精神,聚焦老人最急最忧最盼的“吃饭问题”,用实实在在的行动,将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落到实处。“幸福食堂”里飘出的,不仅是饭菜香,更是民生关怀的温度,是社区治理的智慧,也是老年生活应有的幸福滋味!


0 条评论

no_user

发表

  • 网络安全平台
  • 信息监察安全
  • 在线客服
  • 文明传播平台